LOGO LOGO
金海
实验室主任  金海
Chief Scientist, ChinaGrid Project

Director, Services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System Lab.
Director, Cluster and Grid Computing Lab.
Dea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从年轻开始积蓄成功能量——访计算机学院院长金海
时间:2007-12-28 11:53:25

人物简介:计算机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973计划“计算系统虚拟化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1994年获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6年获德国DAAD交换学者奖学金并赴德国Chemnitz大学从事科研合作,1998年至2000年先后赴香港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底返回我校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科研以及学院管理等工作。

考入华工,十年一剑,为学

  12月14日晚,“973”首席科学家金海教授做客“人生·事业·国家”系列访谈,访谈在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主题为:从年轻开始积蓄成功能量。

  和很多有科学家梦想的人一样,金海教授儿时最崇拜的偶像是两次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居里夫人,他眼里的居里夫人非常伟大,在条件很艰苦的情况下坚持研究及实验,那种精神感动着少年时的他,从那时起他立志向居里夫人学习,将来也做一个优秀的科学家。然而现在已经取得不少科研成果的他,在访谈现场却一直申明自己不是科学家,离科学家还很远。

  金海教授是上海人,但从小在西安长大。当初之所以选了计算机这个专业,用他本人的话说是形势所迫。因为当年的华工在陕西省只招30个学生,受居里夫人的影响,他想报考的专业是物理或者生物,但是家人反对,并且那年华工在陕西不招生物专业的学生。经人介绍,计算机专业是当时最好的专业,就这样他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四年的本科生活一晃而过,考研在那个年代是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的一种普遍观点。为了证明自己还行,他选择了考研。青春的岁月看似那么短暂,几年研究生毕业后的他遭遇了一场学潮动乱,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他们那一届毕业生普遍难以找到合适工作。那么,继续读博吧,想着自己还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他打算留校安心读博。

  谁也没有料到是,这期间发生过一场小插曲。读博士一段时间后,他的心开始不安起来,身边的朋友同学都纷纷工作、成家,只有他还呆在学校啃书本。于是,他来到深圳,希望可以在那里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去后还算顺利,找到一份工作,月薪2000元,在当时属于高薪,并且老板很赏识我,希望我能继续留下来,在那么多员工中唯独向我承诺,三年内把我的户口转到深圳。当时,我真的动了心”, “于是,我就回校找到我的导师张江陵教授,希望他能帮我签字让我退学。当时,张老师并没有说我不对或者一定要我怎么样,只说 ‘如果你是为了出国要退学,我立马就给你签,但如果仅仅是为了2000元工资毁了前途,那必须要慎重考虑,你先回去,一个星期内什么也不要做,就想这个事情。想好了,再来找我。’”

  一个星期后,金海把深圳的工作辞了,开始真正安心攻读博士学位。他说是张老师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感怀一生。

  在很多人看来,他似乎就是一个获奖专业户,一个成果卓著的科学家。但他却总说,“我并不是什么科学家,我离科学家的距离还很远。获取荣誉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我从事的科研还是有价值的,能推动学术领域的发展进步,同时创造经济效益。获奖切忌骄傲,不能沾沾自喜,否则从此将难再进步。”

  人们常说“十年磨一剑”,这话用在金海教授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喻园十年,他踏实积蓄研究能量,并从这里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自己从事的计算机领域展露头脚。

出国深造,学成归来,为师

  2000年底金海教授回国,他说选择回来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母校感动了他,是华中科技大学领导和原校长周济一直以来的关心与鼓励感动了他。

  在国外的日子里,周济校长经常发电子邮件给金海教授,告诉他国内计算机领域的飞速发展,和他一同探讨人生。每次回国探亲,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等领导都与他促膝谈心,并积极为他筹备科研环境。周校长说,“在国外你可能会比较富有,但是在国内你却能拥有辉煌的事业。只要你愿意回来,我们随时欢迎!”

  就是这样的热情和关心打动了金海教授那颗赤子之心,他说:“在国外,不管做什么做的怎样,感觉都是帮别人做事情,而在国内不同,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做事情是为国家出力,并且能得到国家的认可,有归属感。每一个出国的人都有颗非常强烈的爱国心,为回报培养我多年的母校,我又回到了这里。”

  回校工作后,金海教授一直因科研和研究生培养而非常忙碌,但却坚持给本科生授课至今。在他的办公桌上是没有电脑的,他把白天的时间腾出来跟学生交流,询问课题进展等情况,适时加以指导,晚上他熬夜进行研究工作。他常说,学生的事情最大。

  金教授说道:“我们对进实验室的学生有两个要求,一是要有研究目标和创新意识,二是动手能力强,并且,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师威如岳,师恩似海”这句学生感言足以见证他严谨治学的风范。

百炼成钢,再担重任,为院长

  金海教授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在学校,三分之一时间在北京,三分之一时间在国外。在行政、教学、科研等繁忙的工作中,他坦言,担任院长以来,的确要忙很多。

  白天里,上课、研讨、指导学生、开会。晚上,修改学生文章、阅读科研文献、撰写研究报告、处理邮件等,直至深夜。值得一提的是,回国这么多年期间,金海教授始终坚持同国际学术界交流,他的身影一直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

  学生的培养,课题的完成,各个院校之间以及各部委之间的关系协调,还有国际上的学术交流沟通,其中的任何一项对金海教授来说都不能忽视。他说:“不能说我有很好的时间分配方式,但是我有一些做法,值得跟大家一起分享。”

  一个是用现代化的手段跟同学经常保持联系。对金教授熟悉的学生都知道,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安排,晚上八点到十二点他都是在线的,学生、老师有什么事情,在这个时间找到他的概率比较大。“我觉得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这样联系起来不仅方便而且高效。我不可能跟每个同学都面对面的解决问题,尤其是我们实验室对学生的要求还挺严格,所有老师、学生请假之类的必须跟我打招呼,方法多种多样,短信、邮件、MSN都是可以的。”金教授乐呵呵地说到,他的严格在计算机学院也是出了名的。金教授强调,只要是给他发的邮件,他尽量及时回复,有时实在太忙,临时回不了他会存起来,等有时间再回复,当然时间不会拖太久,他的回信率是百分之百。

  第二个方面,就是用一种比较好的手段管理时间。金教授的电脑桌面一打开,便是一台日历,每天要做的事情和活动安排他都会记在上面。打开电脑,要做什么便一目了然,而且不会忘记。

  “尽管这么多事情和工作要做,但是我们学院还能管理的这么井井有条,得力于我身边这么多好的搭档,学院党总支王炎坤书记为我分担了很多事情,给我腾出大量的时间,王书记一再提醒我不要因为作了院长就耽误学术研究”,说起身边的搭档时,金海教授满是感激。

  说到他领导的实验室,他更多的是自豪。“我们的实验室里,有一个很好的团队,这个团队里有非常多优秀的年轻人,他们帮我撑起了各个研究方向的担子,实验室里很多年轻老师,在整个项目进展过程中为我分担了不少任务。他们都是那么的优秀!”毕竟一个人的时间非常有限,“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俗语不无道理。

  面对众多繁杂的事情,他从未想过放弃。院长的职务是自己竞选来的,他说在其位就应该谋其事,当然要继续做下去;实验室是他看着从一个小小的十人团队发展到现在的一百五十多个学生、二十多位老师的“大部队”,他说现在更多时候感觉是团队在推着自己往前走,而不是自己在推他们。他深爱着这个充满着朝气与活力的团队,自然要坚定与坚持;组织全国高校的研究项目更是不可放弃也不能放弃,因为他说那是自己对国家的承诺,既然承诺了就意味着肩膀上有责任,没有退路!

  就是这样强烈的责任感推着金海教授执着于他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来,有荣誉后的艰辛,也有付出后的收获。

 更多 更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