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郑纬民教授应实验室邀请,在梧桐语明德报告厅作题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探索”的学术报告。现场座无虚席,吸引了众多师生积极参与。
报告中,郑纬民院士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呈现出两大显著趋势:一是从单模态向多模态的全面转型,二是大模型+行业深度融合,加速行业智能化升级。围绕大模型的完整生命周期——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模型微调和模型推理,郑院士系统梳理了核心环节与关键技术挑战。接着,郑院士强调构建自主可控的国产智算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Mooncake系统与KTransformers系统,助力AI系统高效运行。最后,郑院士结合企业案例,展示了大模型在实际场景中的落地应用。
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踊跃提问,围绕大模型的软硬件协同优化、国产智算生态发展路径以及行业大模型的通用性与定制性等话题,与郑院士展开了深入交流。郑院士认真回应每一个问题,鼓励同学们投身于国家关键技术研究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中。现场掌声不断,学术氛围浓厚。
郑纬民,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和系统研究。提出可扩展的存储系统结构及轻量并行的扩展机制,发展了存储系统扩展性理论与方法。在国内率先研制并成功应用集群架构高性能计算机。在国产神威太湖之光上研制的极大规模天气预报应用获得ACM Gordon Bell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 项,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获得首届中国存储终身成就奖。
(通讯员:王梓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