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上午,文明副教授指导的博士生杜小虎、谢子凡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杜小虎的博士论文题目为“面向漏洞检测大模型的对抗鲁棒性研究”。论文针对漏洞检测大模型的对抗测试和模型增强两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主要贡献包括:(1)提出基于束搜索的上下文感知标识符级代码对抗测试,结合标识符上下文信息并创新性地引入束搜索算法来优化测试过程,使生成对抗样本更加高效;(2)提出基于分布外特征的标签感知语句级对抗测试,通过深入研究并创造性地设计了两种分布外特征作为对抗扰动,有效提升了扰动的针对性;(3)提出基于多任务指令微调的漏洞检测模型鲁棒性增强,将漏洞解释任务与数据增强策略相结合并集成到多任务指令微调框架中,提升了模型的鲁棒性。
谢子凡的博士论文题目为“面向代码扰动的软件组成分析与补丁存在性检测技术研究”。在各种不同的代码扰动场景下,论文针对软件供应链安全的漏洞与补丁检测展开了研究。主要贡献包括:(1)提出抗优化扰动语义提取的软件组成分析技术,在代码优化扰动下,能够准确的识别软件中嵌入的第三方库版本,从而推断漏洞的存在性;(2)提出抗混淆扰动语义分析的补丁存在性检测技术,在代码混淆扰动下,能够准确的检测软件中特定漏洞的补丁,从而识别漏洞是否已被修补;(3)提出抗演化扰动语义追踪的补丁存在性检测,在代码演化这一特殊扰动下,构建了一种抗演化扰动的漏洞补丁追踪与检测框架,降低了补丁存在性检测的误报率。
答辩委员会由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鲁宏伟教授(主席)、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张源教授、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谢晓园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羌卫中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何强教授组成。委员们分别从研究问题、方案设计、论文撰写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不同角度进行提问,答辩人均一一做了细致的解答。
经答辩委员会讨论,认为杜小虎、谢子凡同学的论文达到了博士学位论文水平,一致同意通过2位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通讯员:杜小虎、谢子凡)